校科協(xié)組織學生參觀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館藏基地
發(fā)布日期:2018-09-19 供稿:校科協(xié) 圖書館 編輯:王玉國 審核:胡曉珉 閱讀次數(shù):
為傳承科學精神,弘揚科學文化,激勵青年學子積極向上,提升科學素養(yǎng),9月13、14日上午,在全國科普日到來之際,在??茀f(xié)與圖書館共同組織下,徐特立學院、機電學院、信息與電子學院、數(shù)學學院等學院的學生分批次參觀了位于中關村圖書館四層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館藏基地。
通過參觀老科學家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同學們深深體會到,科學研究沒有捷徑,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才能站在科學之峰。老科學家們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嚴謹?shù)闹螌W之風深深地感染著青年學子們。他們表示要以老一輩科學家科研精神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求真務實,牢記使命,勇?lián)厝危Τ蔀椤靶貞褖阎?、明德精工、?chuàng)新包容、時代擔當” 的領軍領導人才,為國家的發(fā)展與繁榮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介:
根據(jù)國務院批復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實施方案》, 中國科協(xié)于2009年9月聯(lián)合中組部、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等十一部委共同發(fā)起實施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采集工程”是一項搶救性工程,旨在通過口述訪談、實物采集、錄音錄像等方法,把反映老科學家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jié)點、師承關系等方面的資料保存下來,為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長規(guī)律、宣傳優(yōu)秀科技人物提供第一手素材。2010年7月,中國科協(xié)與北京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協(xié)議,依托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共同建設館藏基地。經(jīng)過8年的建設,館藏基地已經(jīng)建成國內(nèi)首家以科學家為主題的集存儲、展覽、研究、數(shù)字化處理為一體的空間。截至2017年12月,已有366位科學家和2個科學家群體的資料進入館藏基地,收藏保管了一大批具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采集資料,包括實物原件資料10萬余件,數(shù)字化資料25萬余件,口述視音頻資料達到7000小時以上。本次活動也是促進了學校優(yōu)勢資源的共享。
附部分學生參觀心得:
徐特立學院學生竇博文:我見過很多站在聚光燈下的科學家,他們的身影光輝燦爛,他們的眼神光芒萬丈,但我沒曾想過他們在這舞臺背后究竟流過多少汗水,有過多少心酸。聽著老師的講解描述,那一本本的筆記仿佛都在告訴我們: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每一頁草稿紙都向我們展示著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牢記初心,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報效祖國。
機電學院學生楊旭:一幅幅手繪圖,一本本手寫筆記,讓我真切感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他們大多出生于戰(zhàn)亂年代,求學條件十分艱難,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艱苦樸素,奮勇向前,幾十年如一日,這種對待科研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向他們致敬!
數(shù)學學院研究生宋佳:這次活動通過照片、文字、文物等資料生動的向大家展示了近代科學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如何生根發(fā)芽,廣大仁人志士如何通過科學來影響中國的發(fā)展。我們應以前輩們的精神為指明燈,踏實求學,銳意進取,摒除浮躁情緒,做好科研,銘記自身的選擇是和國家的發(fā)展息息相關的,用科學的力量續(xù)寫中國夢。